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苇荡鱼游生态景 三地互动调度勤

苇荡鱼游生态景 三地互动调度勤

2024-04-27 16:06:54 [知识] 来源:依梦娱乐网

原标题:苇荡鱼游生态景 三地互动调度勤

北运河上的苇荡千荷泻露大桥

摄影 摄像/本报记者 刘畅 黑建军

加快推进区域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跨界的鱼游大气、地表水、生态地下水和海域等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协调联动机制……推进永定河、景地滦河、互动北运河、调度大清河、苇荡南运河、鱼游潮白河“六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治理,生态实施白洋淀、景地衡水湖、互动七里海、调度南大港、苇荡北大港等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鱼游加大官厅、生态密云、潘大、于桥等水库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力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时近北京的入汛时节,北运河管理处调度运行科科长王云海异常忙碌,除了防汛准备、预案、演练等诸多事务,还包括与河北省廊坊市水文勘测研究中心、香河县水务局等的京冀防洪、通航联调联动交流研讨会。“这是在大运河通航之后新增加的工作内容。”去年6月24日,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通航,标志着北京市第一次出现了跨省际航道。而大运河京冀的全线通航,也是京津冀协同治水的生动注脚。通航后两地水资源联调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同时,大运河北京段下游28.7公里的沿岸“颜值”不断升级,“一轴、两带、两山、十三节点”的运河风景线逐渐形成。

生态治理恢复千年运河生机

来到通州区大光楼,走上七孔桥,向北放眼望去,北运河、温榆河、小中河、通惠河、运潮减河等五条河流交汇形成的广阔水面令眼界豁然开朗。而岸边“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标志碑点明了此处的特殊地位。“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北段的统称,千百年来,这条河是南粮北调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曾有着万舟骈集、千帆竞发的漕运盛景。”王云海指着北运河说道。

曾经的北运河位于“九河末梢”,承担着北京城区90%的排水任务。尽管常年有水,但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北运河的水质逐渐恶化,甚至一度处于劣Ⅴ类,成为几乎无生机的排洪河道。“在总书记发表226讲话之后,北运河流域水系的综合治理就驶上了快车道。”王云海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随着沿线排污口逐步关停,河道疏浚拓宽,重建甘棠、榆林庄、杨洼三座船闸,小流量常态化补水等治理举措陆续开展,北运河彻底恢复了生机。

在五河交汇处离岸很近的水面上,一个形似转盘的设备引起了北青报记者的注意,北运河管理处水环境管理科科长王子龙介绍说:“这个设备是水环境‘侦察兵’,它们可以24小时在岗,实时监控回传水环境质量数据,第一时间反馈问题。”

北青报记者还注意到,在北关分洪闸下,几道橘红色的绳索浮在水面颇为醒目。“这就是在五河交汇处设置的拦污索”,王子龙说,“之前,聚在闸口的水面漂浮物在提闸时就直接流到了下游。现在,我们在河道的重点区域及航道设置了数道拦污索,对水面漂浮物就地拦截,逐级打捞,不让垃圾出界”。

北运河管理处副主任周洪利表示,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从2013年启动,沿线排污口逐步关停,消减入河污染源。同时,视河道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清淤整治。2017年起,北运河管理处还对河道进行了绿化景观提升,不断完善水生态系统,“所有的治理措施都是成系统、渐进式的,最终要实现重要河湖水系的长治久清”。周洪利说,经过几年的截污治污后,目前的治理开始注重使用生态手段,“比如我们一直在试点将硬质护砌逐步改造为生态护坡。同时,增殖放流,投放滤藻型鱼苗,控制蓝藻等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质向好。此外,大量补种沉水植物,既能起到净化水质、改善环境作用,同时也为水生动物提供生存和繁殖的栖息地”。

据了解,目前北运河已经构建水下森林及生态护岸6万余平方米,岸边种植有芦苇、菖蒲,河底种植竹草、苦草等。同时,北运河管理处还利用五河交汇处的槽蓄能力实施“人工涌浪”“潮汐式”水体置换,持续恢复和改善水体自净能力。

王云海还提到,对于水草的管理也是管理处的一项重要工作。“水面下的多为菹草,这种草长势迅猛,如果不修剪,会在河面形成大面积漂浮,影响河面美观,同时高温时容易腐烂破坏河道水质。而如果剪得太短,阳光照射不到,也会影响水草生长。”对此,经反复试验,北运河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自主研发出了一种小型新能源割草船,电控切割,噪声低、无污染。“刀片最多可以下到水面以下50厘米。一天最多能修剪120平方米水草,折合成重量有40多吨。”王云海说,新能源割草船的效率较传统清理方式提高了十几倍。这一“割草神器”还获得了4项专利。

跨界治水上下游统一标准

从劣Ⅴ类水质排洪河道到生机勃发生态河道的蜕变中,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跨界联合治水的力量不可或缺。无论是水资源的调度、河长制下的流域综合保护、协同执法、防洪调度、工程改造等等,都离不开京津冀三方的共同努力。

港沟河位于跨市域的国考水质监测断面,过去除了春灌期间河道有水,平时基本上是死水或者干河。2020年春天,为了改善河道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北运河管理处与属地环保、水务部门及河北省香河县水务局、天津市武清区水务局等多家联动,首次建立北运河京津冀供水动态保障机制,对港沟河等河道进行生态补水。“我们动态调整运潮减河、北运河配水流量,将干流大流量输水转变为水网小流量补水,确保支系水道水体流动。”周洪利介绍道:“通过此次联动补水,惠及了京津冀沿河3万余居民,不仅使沿线农业供水的紧缺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河道水环境也变好了。”

同时,周洪利提到,在2017年北京启动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时,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也同步启动了北运河(香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双方对河道的疏浚、拓宽、筑堤、景观等标准都进行了统一。“甚至河道开口的宽度都一样,实际上,两段河道治理的设计都出自于北京的同一家设计院。”周洪利表示,去年年初,通州段、香河段的河道防洪标准都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日前,北青报记者沿大运河顺流而下,经过甘棠、榆林庄,就到了有着“京冀水上门户”之称的杨洼闸。杨洼闸以下至市界河段为北京与河北的界河,左岸为北京、右岸为河北。两岸的建设风格都是一致的,都有着白色扶栏、木质凉亭、芦苇丛生的小型湿地,甚至滨河路上慢行系统中的红色跑道也都是两岸相互对称。“没有治理前,这里的河道就像个小河槽,现在拓宽了几十米。”据王云海介绍,香河段的北运河与北京段同步进行了疏浚、拓挖、提升,与北京标准保持一致,“确实做到了上下游、左右岸的协同”。

据悉,甘棠船闸、榆林庄船闸、杨洼船闸并称北运河通州段“三闸”。“三闸”的完工,也见证了北运河通航的三个阶段。2019年10月3日,大运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河道实现旅游通航;2021年6月26日,甘棠、榆林庄两大船闸的完工,确保北运河通州段实现全线通航;去年6月,杨洼船闸投入使用,成功打通了大运河京冀段水路运输的最后一个断点,6月24日,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通航。

京冀水资源加大联调力度

说起协同,北运河管理处副主任周洪利指出,自从京冀通航之后,双方的协同更加密切。“通航对蓄水量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与河北省廊坊市水文中心、香河县水务局建立联合调度机制,通过水情信息传递,加强上下游联调联动,实现洪水统筹调度和水资源统筹保障。”

据介绍,当杨洼闸下泄流量达到不同标准时,要分别向廊坊市吴村闸、香河水务局发送水情信息传递单或电话通知廊坊水文中心。“而这个下泄与之前也有所不同,不能是大水倾泄式的,为了保障双方都能及时拦蓄尾水,保证通航水位的迅速恢复,我们真是‘一盆水一盆水’地控制着下泄。”周洪利解释说,下泄防洪和蓄水要二者兼顾,所以每次都要根据天气预报、来水量等多种因素进行精准计算。

实际上,今年3月底时,北运河管理处联合香河县水务局、河北省廊坊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香河嘉禧船运有限公司召开京冀防洪、通航联调联动交流研讨会。会上,与会单位分别就京冀通航河段控制性闸坝水位控制方案、洪水预警启动情况、2023年旅游通航计划等工作进行了汇报交流。针对各单位水情信息传递需求、闸坝联调联动需求、通航水位控制需求进行了充分讨论。通过交流讨论,结合各方需求,确定最优工作方案。通过搭建信息传递沟通渠道、完善京冀间行洪过程中联调联动机制,确保洪水下泄、尾水拦蓄、旅游通航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王云海介绍,因为香河界的王家摆是橡胶坝,水位下泄很快,但进行水位抬升时又很慢,“水位抬升10多公分就需要一个多小时,为使洪水过后及时把水位补回来,洪峰一过杨洼,我们就会告之香河可以适当抬闸,这样当洪峰过后,双方基本上可以同步拦蓄尾水”。

经过京津冀共同的努力,北运河年平均水质类别由2014年劣V类提升至2022年干流水质保持在Ⅳ类,实现区域国考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向好。目前北运河发现水生植物近30种、鱼类20余种,累计观测到中华秋沙鸭、大鸨、蒙古银鸥、苍鹭等鸟类200余种。

延伸

通州区打造“大运河文化+”系列品牌

通州因运河而建,因运河而兴。京杭大运河通州段全长42公里,占北京段总长度的50%以上,空间跨度大,文化遗产丰富,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是北京市大运河的黄金段和主要承载区。通州不断深挖“大运河文化”内涵,延展出“大运河文化+”的系列品牌,全力塑造副中心最鲜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结合历史上通州城市的发展,通州主打三张‘古城’文化名片”。通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张名片就是通州古城。通州按照明清时期古城风貌,重点修缮完成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和东北角楼遗址,其中通州文庙按照历史格局进行了恢复,燃灯塔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张名片是路县故城。作为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路县故城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座保存基本完整并且经过全面勘探和大规模考古发掘的汉代县城城址,是通州城市的历史之根、文脉之魂,目前这里正在建设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第三张名片则为张家湾古城。张家湾古城在元代以后曾是大运河商业最为繁华的码头城市,南来北往的人才物资在此集散,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

产业发展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线。通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几年通州区文化产业重点聚焦旅游、演艺、设计、艺术创意四大板块。通州区统筹大运河城市段12公里文化和生态资源,建设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形成大光楼、漕运码头、柳荫码头等五大主题片区和25公里环河特色游线。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北京中轴线以东第一个国家5A级景区。

大运河文化带也是城市副中心的生态文明带,近几年,通州依托大运河为市民休闲打造诗意生活栖息地,近年来沿大运河建设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海子公园、张家湾公园等一批沿河公共活动空间和300多公里沿河绿道,举办了马拉松、骑行、飞盘、露营大会等多种体育休闲运动。

此外,举办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大运河文化创新创意设计大赛、城市副中心文旅产业峰会等活动,在激发文旅消费活力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运河文化故事,集中展示“运河复兴”。(武文娟 解丽)

(责任编辑:娱乐)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