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田静:非遗传承亟需知识产权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田静:非遗传承亟需知识产权保护

2024-03-19 19:29:39 [娱乐] 来源:依梦娱乐网

  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全国非遗资源得到开发、走向市场,政协知识知识产权纠纷与日俱增,田静相关案件层出不穷。非遗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传承产权建水紫陶非遗传承人田静认为,亟需我国尚无法律对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保护多年前出台的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偏重于行政保护,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缺乏有效衔接,政协知识业界亟待加强对非遗的田静法律保护。

  田静介绍,非遗非遗传承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传承产权这样的亟需无形资产不能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还需意识到市场风险。保护面对侵权,全国应坚决“回击”。

  知识产权目前面临“易攻难守”局面,许多非遗技艺的产品进入市场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证明“我是我”。

  非遗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等,对此提出异议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商标局予以受理,部分上诉到法院的则形成案例。根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147个指导性案例中,涉及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有3个,主要涉及侵害商标权、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这也是目前我国非遗产品“闹官司”的主要案由。

  从法院裁判要点和众多行政处置中,非遗产品的部分争议问题正逐步厘清,如非遗商标有效期10年,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期20年,著作权自创作者逝世后有效期50年。

  然而,一门非遗技艺,靠师承、子继延续,往往传承几代。其非遗产品知识产权该归谁所有?代际延续之间能否过渡?这些始终是争议点。此外,非遗项目中大量群体性传承的习俗或技艺,确权更是难上加难。

  知识产权主体一旦模糊,侵权者就有缝可钻。确权难进而引发法律判定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众多传承人无法以充分的证据证明非遗产品的显著性或知名度,造成取证难。另一方面,传承人或是缺乏维权意识,或是缺乏维权渠道和相应法律资源,面对被侵权、不正当竞争,常常处于被动位置,导致维权不易。

  进入市场的非遗产品何去何从?怎样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如何让非遗产品销售真正助益非遗传承,田静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非遗知识产权相关保护意见,以促进非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助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责任编辑:时尚)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